演講廳 2: 創新可持續未來 - 科技的力量
專題討論
確保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可信度 - 挑戰與解決方案
主持

張偉倫博士
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人工智能及可信技術首席總監
張偉倫博士是應科院人工智能及可信技術部門的首席總監。他致力推動應科院的研發項目,領導金融科技及智慧城市發展領域,涵蓋生成式人工智能、多媒體數據分析、聯盟式學習、區塊鏈系統、網絡安全、私隱保護應用系統等。該部門屢獲本地及海外創科獎項,包括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Asia FinTech Award及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發明奬。
張博士的合作夥伴涵蓋公私營機構,包括政府部門、香港金融管理局等監管機構、金融機構和各類企業。他亦透過擔任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科技發展常務委員會成員等多個義務角色,為社會作出貢獻。
張博士擁有超過25年的研發及管理經驗,並曾於美國加州的Sun Microsystems (Oracle)及ATI Technologies (AMD)工作。他獲授香港城市大學工程學博士學位、史丹福大學電機工程碩士學位及美國康奈爾大學電機工程學士學位,以及取得多項美國技術專利。
演講嘉賓

麥之駒先生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數字政策辦公室副數字政策專員(數據治理)

鍾麗玲女士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
鍾麗玲女士具有大律師及專業會計師資格。她在私隱法、公司法、稅務、信託和行政法方面擁有豐富的法律專業知識。
鍾女士亦擁有豐富的監管及行政經驗。獲委任為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前,鍾女士為公司註冊處處長、放債人註冊處處長,並曾於律政司擔任不同職位,包括民事法律科副民事法律專員。
在出任私隱專員期間,鍾女士對修訂《個人資料(私隱)條例》以更有效地打擊「起底」行為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並帶領私隱專員公署的刑事調查部門對涉嫌「起底」罪行進行刑事調查及起訴。為促進人工智能安全,她還帶領團隊在2021年編制了香港的《開發及使用人工智能道德標準指引》,以及在2024年編制了《人工智能 (AI): 個人資料保障模範框架》。
鍾女士曾為財政司司長成立的數字化經濟發展委員會跨境數據協作工作小組成員,現為香港大學亞洲國際金融法研究院專業顧問委員會委員及跨境數據協作港方專家組成員。

許遵發先生
Microsoft 香港區域科技長
許遵發為Microsoft 香港有限公司之區域科技長,協助制定政策,並帶來與香港相關的科技解決方案,使他們充分發揮 AI 的潛力,推動企業和員工的成長。他又銳意將資訊科技的價值積極配合如醫療保健、教育、環境及本地社會和經濟發展等方面的公共政策,以促進重點政策範疇的數碼進程,包括創意、保安和隱私、技術中立性、可達性及交互操作性等。
在出任此職前,許氏為惠普企業公司(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香港區的軟件部門總監。許氏在香港ICT行業資歷甚廣,為香港電腦學會、itSMF Hong Kong Chapter 及香港訊息科技協進會的理事會會員。同時,許氏亦擔任不同政府及機構的公職如VTC職業訓練局創新及科技訓練委員會委員及其資訊科技小組召集人、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學校IT創新實驗室計劃」的諮詢委員、香港總商會創新、數據及通訊委員會副主席,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數碼經濟發展委員會人才發展小組委員。
許氏畢業於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學,為電腦科學榮譽學士。

蒙美玲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禤永明系統工程與工程管理學講座教授
蒙美玲教授是香港中文大學𧝁永明系統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講座 教授,她於 1998 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學,並曾擔任系主任以及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的研究副院長。蒙教授致力各種聯合合作,其中包括與微軟亞洲研究院(MSRA)、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清華大學及何鴻燊博士醫療拓展基金會的聯合實驗室以及研究中心。她與 MSRA 合作成立的實驗室其後升格為中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成為香港中大首例。
2019 年,她領導的的跨學科團隊成功獲得香港特區政府研究資助局主題研究計劃下的首個人工智慧項目,開發認知障礙症篩檢的 AI 技術。2020 年,她創辦了香港中文大學的人工智慧創新中心-博智感知互動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並擔任總監一職。自 2019 年以來,蒙教授擔任中大賽馬會「智」為未來計畫的課程發展負責人,主導開發香港首個以人工智慧倫理為重點的大學前人工智慧課程。此「AI4Future」計畫在2021 年榮獲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智慧市民獎」金獎。該課程於 2024 年起在全港中學推行。蒙教授及她的研究團隊獲獎甚多,近期獎項包括第 49 屆2024 年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獎及銀獎、2023 及2024 INTERSPEECH 最佳學生論文獎、2024 年美國國家醫學院健康長壽全球大挑戰獎項、國際比賽 DiaDoc@ACL 2022 第一獎、香港 SciTech Challenge 2021 公 開 組 冠 軍 、 2019年 IEEE SPS Leo L. Beranek 功勳服務獎等。蒙教授曾被選為 IEEE SPS Transaction on Audio,Speech and Language Processing(被譽為是該領域最負盛名的期刊) 的總主編,同時也是 IEEE、ISCA、HKIE 和 HKCS 的會士。
專題討論
專題分享 – 低空經濟的發展藍圖
演講廳 1: 飛向未來 – 釋放低空經濟的潛力

陳美寶女士, JP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及物流局局長
陳美寶女士於2024年12月5日獲委任為運輸及物流局局長。
陳女士在1989年加入政府,任職政務主任。她曾在多個決策局及部門服務,近年的職位包括於2012年7月至2016年7月出任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秘書長(庫務),於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出任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秘書長(財經事務),於2017年10月至2020年7月出任運輸署署長,以及於2020年8月至2024年12月出任運輸及物流局常任秘書長(前稱運輸及房屋局常任秘書長(運輸))。
專題討論
通訊技術讓美好生活成真 – 天地一體化網絡
演講廳 1: 飛向未來 – 釋放低空經濟的潛力
主持

招溢利博士
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通訊技術總監
招溢利博士於2012年加入應科院,曾主導多項研發項目,內容涵蓋4G至6G技術、頻譜管理和智慧城市通信網絡等。在香港本地,招博士受政府部門和公共部門委託主理多個電信諮詢項目和基於5G連接的解決方案項目。
招博士是電子電機工程師協會高級會員,曾於2022年和2023年擔任電子電機工程師協會香港分會副主席,以及2020年和2021年擔任電子電機工程師協會香港分會財務主管。招博士擁有豐富的研究經驗,是多種電子電機工程師協會期刊和多種其他無線通信期刊的活躍審稿人,經常在電子電機工程師協會主要無線通信會議的技術計劃委員會中任職。
演講嘉賓

林漢源先生
X Social Group 控股集團創辦人兼行政總裁
林漢源自2023年起參與多項低空經濟專案,包括維多利亞港的無人機燈光秀和帆船燈光遊行。他在行業內的貢獻頻繁獲得媒體關注,創立的公司X Social Group迅速發展,成為香港知名的無人機匯演公司,也是首批參與香港低空經濟的企業之一。
在2024年,林漢源被香港設計中心DX設計館評選為大灣區低空經濟的宣導者及無人機商業發展的先驅。他目前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創科及新經濟產業」召集人,香港總商會「創新、資料及通訊」理事與香港中小型企業總商會理事及香港理工大學總裁協會理事。
林漢源在中港主要媒體上發表了多篇有關低空經濟的報導,並參與了50場與低空經濟相關的演講,積極推動該領域的發展。此外,他同時擔任深圳無人機監測公司的高級顧問,以及通信衛星資源的基礎電信運營商在香港地區的辦公室主任。除了企業角色外,他還在香港理工大學的元宇宙技術碩士課程中擔任客座講師,傳授相關知識。

蘇棟哲先生
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通訊技術智慧出行技術總監、車聯網系統總工程師
蘇棟哲,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智慧出行总监,车联网系統總工程師,主要領導車聯網(V2X)通信和應用系統、網聯自動駕駛(CAV)系統的系統架構和領域研發,包括為應科院的V2X網絡系統定義技術範圍和整體系統設計。2021年,應科院在香港開展了全球最大型之一的C-V2X公開道路測試,涵蓋了香港各種道路環境。應科院持續在香港、大灣區落地車聯網及網聯自動駕駛系統。

文偉松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航空及民航工程學系助理教授;深空探測研究中心團隊成員
文偉松博士,香港理工大學助理教授,香港理工大學可信自主系統實驗室(TAS Lab)主任。文博士是自主系統(如無人機和自動駕駛汽車)技術發展前沿的領軍人物,強調安全性、可靠性和道德標準的重要性。特別是,文博士最近的研究重點是無人自主系統(UAS)的可信感知、定位和控制。文博士領導的TAS Lab擁有一群多元化的研究人員和工程師,他們專門研究人工智慧、機器人技術、網路安全和人機交互。
2020年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機械工程系,獲得博士學位,現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訪問學者(2018年)。在無人自主系統領域發表了40多篇SCI學術論文和45篇學術會議論文。曾擔任智慧交通領域頂級會議IEEE ITSC、美國導航協會年會ION GNSS+分會/領域主席,擔任期刊特邀編輯(電子學)、副編輯(如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等。其城市環境下高精度雷射雷達定位與測繪演算法研究獲ION GNSS+ 2020最佳演講獎(評委包括谷歌自動駕駛汽車部門首席科學家)及2021年TechConnect創新獎,並通過產業合作實現商業化。其技術突破獲香港理工大學“青年創新人才”提名。文博士針對複雜環境的衛星導航定位演算法解決了城市環境下定位精度不足的問題,工作成果發表於Inside GNSS等頂級期刊,並獲得產業界認可,多次受邀做學術報告。 2021年,他還作為主要貢獻者建立了產業合作關係,其研究成果已在美國和加拿大獲得專利認可。

丘建棟博士
深城交數字科技(香港)有限公司總經理
丘建棟,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深城交數字科技(香港)有限公司總經理,專注于多模式交通建模仿真與智慧網聯汽車領域,擁有17年的豐富經驗。他不僅在交通建模軟體TransPlan、大資料計算平臺TransPaaS、低碳交通系統EmissionModel等系統平臺的開發上取得了顯著成就,還成功推動了這些系統在沙特首都利雅德、達曼、阿聯酋以及中國深圳、上海、重慶等20餘座大城市的應用示範。他曾多次榮獲部級、省級科技進步一等獎,主筆5部交通類專著,發表論文50餘篇,是科技部重點研發專項評審專家。2015年,他面向全球創立了“未來交通實驗室”,並被評為深圳市國資系統“十大青年工匠”、深圳市高層次專業領軍人才。在即將舉行的應科院智慧網聯論壇上,丘建棟教授將以其深厚的交通科技背景,從技術的角度深入剖析低空經濟面臨的挑戰與潛在商機。
專題討論
釋放潛力 – 深科技在智能方案中的角色
演講廳 2: 創新可持續未來 - 科技的力量
主持

陳建龍先生
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創新思維首席總監
陳建龍先生是專業的科技專才,在新興感測與顯示相關技術領域擁有超過25年的經驗。作為應科院創新思維部門(INM)主管,他主導新興感測與顯示技術的核心技術平台研發尖端技術,包括光子器件、光學感測與顯示模組、智慧硬體系統以及各類感測和顯示演演算法。
在他領導下,INM研發的解決方案包括微型顯示的液晶光閥技術、衍射光學元件、全息光學、用於防偽的波導光學技術、用於行為分析的3D感測模組及具私隐保護的事件感測模組、多因素生物特徵感測設備以及增強現實/虛擬實境/混合現實顯示技術。
陳先生的專業知識涵蓋應用研究、產品設計和製造、產品營銷、管理和初創企業。他致力透過技術授權、合同服務、管理層收購和分拆來推動技術商業化。他的團隊開發的技術解決方案已在香港不同領域成功落地,包括護理、建築、交通等一系列與智慧城市及元宇宙相關的領域。多年來,他們成功結合產學研資源,先後與內地及海外一綫廠商成立聯合研發中心及實驗室,推動香港在感測及顯示技術領域的發展。
陳先生先後帶領研發團隊贏得兩項香港工業獎、三項香港創新科技金獎以及五項日內瓦發明金獎。作為發明家,他已申請10項專利,迄今成功取得六項專利。
他自2015年以來擔任中國國際光電博覽會的新型感測及顯示技術論壇主席,並擁有香港中文大學電子工程碩士學位,專注於數字及圖像處理,亦取得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演講嘉賓

Luca Verre先生
法國 Prophesee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English Version Only)

Eric Jang 先生
韓國 May Display行政總裁

吳波先生
上海西井科技解決方案總經理
吳波,南京理工大學碩士學位,現任上海西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解決方案中心總經理。他於2014加入青島港,以核心技術人員身份參與了全亞洲首個全自動化碼頭的建設。2019年加入西井科技,先後擔任產品設計、軟體技術部副總經理以及解決方案中心總經理。在西井科技期間,他不僅帶領團隊實現多項技術突破,還在技術應用、商業案例落地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專題討論
智能充電與電網 – 構建空天地一體化的電力系統
演講廳 1: 飛向未來 – 釋放低空經濟的潛力
主持

史訓清博士
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副總裁(先進電子組件及系統)
史博士在先進半導體領域有30年的工作經驗。2007年加入應科院之前,他曾於香港城市大學、新加坡製造技術研究院、飛利浦和英特爾等機構擔任不同的研究及管理職位。
史博士1995年由清華大學取得博士學位,曾於國際學術期刊及會議發表了超過120篇論文,擁有30個專利,獲得了202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史博士現任國家專用集成電路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副主任,國家先進半導體產業技術聯盟國際合作分委會的主席及北京大學客座席教授。
演講嘉賓

杜天蒼博士
深圳福田供電局及南方電網國際(香港)公司港澳事務部總經理
杜天蒼,男,漢族,1975年9月出生,安徽人,研究生學歷,博士學位,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專業。1999年7月參加工作,高級工程師,現任南方電網國際公司港澳事務部總經理/深圳福田供電局總經理,同時兼任老撾南塔河水電站和香港青山電廠董事。具有電力系統通信、資訊、自動化的專業背景,擁有近20年的資產運營和管理經驗,曾作為國家公派訪問學者在美國斯坦福大學研究智慧微電網一年。

胡劍平博士
海梁科技董事長
深圳市海梁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創始會員及中國道路運輸協會城市客運專家委員會首席專家。胡博士本科與碩士研究生就讀于西南交通大學運輸工程系,1992年于上海同濟大學道路與交通工程博士研究生畢業,其後在美國堪薩斯大學運輸研究中心博士後、並于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深造及加州大學柏克利分校訪問學者。
胡劍平博士擁有近30年交通運輸領域行業管理、頂層規劃、政策諮詢及企業運營經驗。1992年博士畢業後在深圳市政府運輸局規劃建設處、人事處、局長助理等崗位從事交通行業管理近10年,其後在深圳地鐵集團擔任常務副總經理、深圳巴士擔任總經理、董事長等大型國有企業主要領導職務。
2001年5月-2004年10月任職深圳地鐵常務副總裁期間,參與並推動了深圳市地鐵1號線規劃、建設及運營公司籌備,直到地鐵一號線正式通車。
2004年參與深圳國資委四大國企全球公開招聘總經理並以總分第一名獲聘深圳巴士集團總經理,任職期間創建了中國第一條電動公交線路及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公車隊;與BYD合資組建了全球首家純電動計程車公司並任董事長;組建深圳通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深圳通有限公司的籌備。2010年主持國家863重大科技專項:電子商務與移動支付應用重大科技專項。

鍾樹鴻教授
香港城市大學電機工程學系講座教授
鍾樹鴻教授於1991年和1994年分別從香港理工大學獲得電機工程學士學位和博士學位。自1995年起,鍾教授一直在香港城市大學任職,現為學務長、電機工程系講座教授以及智能能源轉換及應用研究中心主任。他出版了兩本書,撰寫了十篇研究書籍章節,以及在其研究領域發表了500多篇技術論文,包括250篇經過審查的期刊論文,並持有80項專利。他目前的研究興趣包括可再生能源轉換技術、能源收集、智能電網技術,以及應用於功率電子系統的計算智能。鍾教授是IEEE的會士。他於2021年榮獲IEEE PELS R. David Middlebrook Achievement Award,以表彰他在智慧城市能源利用技術方面的貢獻。他分別於2020年獲得了城大傑出研究獎和2018年、2022年獲得了城大優秀教學獎。他目前擔任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和IEEE Journal of Emerging and Selected Topics in Power Electronics的副編輯。他曾擔任IEEE Power Electronics Letters的主編(2014-2018),並於2010-2014年擔任IEEE Power Electronics Society高性能和新興技術技術委員會主席。他憑藉創造的節能技術獲得多個工業獎項。
專題討論
賦能明天 – 物聯網與人工智能的協同效應
演講廳 2: 創新可持續未來 - 科技的力量
主持

蔡振榮博士
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物聯網感測與人工智能技術首席總監
蔡振榮博士於2005年加入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近年他領導團隊研發了多項創新技術,並屢獲殊榮,包括頭戴式顯示設備、自動光學檢測及基於深度學習的瑕疵檢測技術。由蔡博士領導的物聯網及感測技術團隊具有多方面的科技專長,包括高動態範圍顯示、智慧數字標牌、2D/3D 微型投影機、感測系統、擴增實境/虛擬實境頭戴式顯示、車載抬頭顯示器(HUD)、生物特徵及人機互動感測、2D/3D自動光學檢測、智能工業機器人、深度學習機器視覺、工業4.0智能製造、智能手機光譜儀及高光譜影像及物聯網感測相關技術。
蔡博士是一名資深的研究員,擁有超過25年研發經驗,並在美國、中國和台灣共有逾60個專利認證。
加入應科院之前,蔡博士在國立台灣大學指導學生在新型光學檢測及半導體封裝技術方面的研發,並曾任職於旺宏電子,負責新包裝技術研發及大規模生產技術實施。
蔡博士獲國立臺灣大學應用力學碩士及博士學位,以及台灣國立中興大學農學士學位。
演講嘉賓

雷俊達醫生
醫院管理局新界西聯網智慧醫院計劃委員會召集人
雷俊達醫生是醫院管理局新界西醫院聯網急症科顧問醫生,兼任新界西醫院聯網資訊科技統籌及智慧醫院委員會的召集人。雷醫生是醫院管理局智慧病房委員會的主席,領導負責一系列醫療數碼轉型、物聯網應用和醫療人工智能的發展及應用項目。

麥騫譽博士
華潤科學技術研究院機器人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
麥騫譽博士榮獲2024 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現任華潤科學技術研究院華潤 路邦機器人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他是人工智能行業應用及人機混合智能專家。 2018 年, 麥博士自主研發了中國首台5G 仿生機械人, 並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展示, 展現了我國的科技實力。至今, 他擁有超過120 項專利, 研發了超過40 項產品。

黃俊文先生
貝智人工智能首席執行官
黃俊文先生熱愛教育工作。他於2014年創立了貝智教育,一所為2歲及以上有學習困難的兒童提供應用行為分析(ABA)服務的學校。自2014年起,已為超過1,000名特殊教育需求(SEN)學生提供ABA服務。2024年,黃先生出任愛培學校校監,該校為第一所在香港教育局註冊的小學,利用ABA為SEN學生提供服務。 黃先生也創立了貝智人工智能,利用人工智慧(AI)、大數據和視訊和音訊通訊系統來支援SEN學生的教育科技公司。他現正與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ASTRI)合作,在香港創新及科技局(ITB)資助下開發智慧綜合治療學習系統(3i-learning system),為SEN學生量身定制個人化教育計劃。這個開創性的系統已被香港和新加坡特殊學校、醫院和培訓中心的 1,000 多名特殊教育需要學生廣泛採用,並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 2024 年特殊教育需要學生最佳實踐技術。 在創立貝智教育和貝智人工智能之前,黃先生在Alvarez and Marsal亞洲的重組團隊擔任高級管理工作 8 年,成功管理雷曼兄弟的全球重組,特別是,他負責保護和管理其在韓國的資產和利益。 黃先生是香港教育大學教育博士生,並擁有香港理工大學會計碩士學位。他也是 IEEE 國際的會議的演講者,主要探討議題為針對認知和學習障礙人士的新一代科研技術。

劉傑博士
Apex Sphere Limited首席工程師兼科學家
劉傑博士是 Apex-Sphere Ltd., U Resonance Ltd. and Raymedy Bio-Energy Innotech Ltd. 管理夥伴.
自1986年開始,主力研究高速光電元器件及系統,於 1987年獲得University of Glasgow頒發相關之碩士榮銜, 及博 士研究高速光電與微波。並於多家國際大 企業任職,包括在Bio-Rad 的半導體光電子部 任職亞太區經理; 由1996至2001, 於IBM 微電子部/ IBM 科技集團負責中國大 陸及香港的微電子分銷業務,在2001年,劉博士加入一所美國新成立的光電公司,負責大中華區的業 務;
翌年,他於2002年成立的 ”香港光電協會”,成為該協會之創會會長,「香港光電協會」已受國際及國內的廣泛認同。
劉博士洞悉專業培訓的重要性,於2003年成立「Ralong Academy 慧朗商業技術學院」,致力推行六西格瑪的管理、系統創新工程學和綠色制造之專業進修課程。慧朗在 中國及香港率先革新六西格瑪,將管理系統本地化,使中小企業可靈活應用。